下風型的優異特性

強風時,擴大葉片和塔架之間的間隙,減少接觸的風險。在切出後的若因暴風發生停電待機時,會採用自由轉向(free yaw),發揮風向儀效果,自然地承受風,藉此降低傾覆力矩(Overturning Moment),因此可維持更高的安全性。尤其在浮體式的情況下,更能增加穩定性,降低對浮體的負荷。
另外,更能藉由位在轉子前方的風向風速性,進行準確穩定的測量,有效掌握風況,達成發電效率的提升。
提高可靠性的設定與系統

HTW5.2-127/HTW5.2-136的電荷量設定為600C,高於IEC標準。該強度涵蓋了95%的冬季雷電。在避雷對策方面,控制盤類別分別設置為適用於LPZ*1的SPD*2。
保護等級 |
峰值電流 [kA] |
比能量 [kJ/Ω] |
總電荷移送量 [C] |
IEC I |
200 |
10,000 |
300 |
HTW5.2-127 HTW5.2-136 |
250 |
40,000 |
600 |
透過使合成負載連續,進行負載的耐久性測試,驗證風機傳動系統的永久可靠性。
- *1
- LPZ:Lightning Protection Zone
- *2
- SPD:Surge Protection Device
- *3
- 雷電屬於自然現象,實際的電流或雷擊頻率無法預測。本說明並不能保證可承受所有雷擊。
檢驗測試所驗證的持續運轉性能
適用於電力系統連結規定中的FRT*要件。因系統意外等發生瞬間停電時,亦可讓風力發電設備持續運轉。日立已透過實際系統檢驗測試本性能,並確認其有效性。
- *
- FRT:Fault Ride Through
提高安全性的構造和系統
塔架採鋼製單極構造,設置艙壁用以防潮,並維持電氣模塊內的環境。
另外,使塔架內部維持密閉狀態,以阻擋在沿岸或海上的溼氣和鹽分入侵問題。
發揮優異性能的結構
活用下風特徵的被動式冷卻系統,利用配置在引擎機艙前方的散熱器來發揮其效果。
風洞形狀在特性上不把引擎機艙前方上流所承受的風吸入機艙內部,而是朝左右和下方排氣,會憑藉外部空氣,利用散熱器進行有效的熱交換,並使冷卻水的溫度下降,讓發電機、增速機循環。透過這種構造,機艙內就可維持與外部空氣隔離的環境。甚至,還可透過正壓化裝置*的設置,使風機內部正壓化,防止外部空氣從縫隙等處侵入風機內部。
- *
- 正壓化裝置為選配
輸出曲線(計畫值)
